最近有些在國外讀書的讀者寫信給我詢問如果以FP&A Financial Analyst為職涯目標,第一份工作要怎麼選,我一定會先問畢業後要留在國外工作還是回台灣工作,因為答案會差很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呢? 這源自於台灣相較於國外(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歐美系)的財務部功能一般來說比較陽春,很多只有會計,然後有財務方面的操作需求幾乎也是會計在處理,而歐美系的公司財務部幾乎都會把財務(預算、營運分析、資金、投資)、會計(記帳、出納、稅務)分開,所以在財務這邊的人才訓練就會比較完整,就會有從Entry level到Senior manager的人,有這樣完整的人力配置,才有辦法開新鮮人的缺,因為這樣才有人可以帶新鮮人。而台商財務部一般都不會要新鮮人,至少都要四大會兩年經驗或同產業會計工作經驗,如果是做FP&A (台商叫經營管理分析),幾乎都要”有相關經驗”,你一定會想大家都不想訓練新鮮人怎麼會有人有經驗?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有的從外商挖,但更多的是要慢慢從會計熬成會計經理,負責管理報表與預算,然後進入經營管理分析這個領域。
國外找FP&A工作
如果現在已經在國外讀書,會建議直接在國外找FP&A的工作,因為缺相對台灣多很多,而且又是在總部,視野會不一樣。不過我這邊比較不確定的是簽證問題和如果是外國人身分找工作的容易度,看一些商管類的朋友在國外求職好像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所以建議可以多問人研究一下。
最近我發現了【科技小螺絲】這個Podcast有一集(Working at Microsoft finance ft. Eugene)是在講Microsoft總部的finance rotation plan,我覺得會比較接近大家理想中for新鮮人的finance training program,這個program為期2年,會輪4個財務的function,以這個podcast分享者的經驗為例,他輪調了資金管理、內部審計、收入,營運人事費用,除內部審計屬於會計類工作,其他三個屬於財務,而收入,營運人事費用是屬於FP&A Function,我覺得以新鮮人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訓練Program,不過如果你已經非常確定自己想要走的finance function,我還是建議直接投那個function,因為一個東西只做半年大概只能做很基本的工作,而我看官網上的資料其實沒有明確寫會輪哪些function,我猜這多半表示要看各個finance function有沒有缺人手,然後看有釋出多少的位子然後讓大家去輪調,一般會讓你寫想去的部門,但不表示你一定可以輪調到,很多人搞不好很想去投資部門,但投資部門不一定這兩年剛好有位子,所以finance rotation plan可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或跟到你喜歡的老闆,這可能有些變素存在。
台灣找FP&A工作
要在新鮮人的身分下找到,我只能說真的不太容易,連我自己都沒有做到(不過我現在回想起來會想賞當時候的我100個巴掌,因為我只投了2家公司的FP&A工作,當時候的我其實也不知道這個Function叫FP&A,這麼蠢的情況下沒獲得FP&A的工作機會也是理所當然)。而因為缺真的很少,所以要職涯很早期進入這個領域真的需要一點運氣,我自己有針對各階段進入(應徵)這個領域主要會比的項目或需要的學經歷有做一個整理,內容分成下面這四個階段
第一輪-新鮮人(工作經驗0)
第二輪-有一點工作經驗(工作經驗2–5年)
第三輪-可以有產值的工作經驗(工作經驗5–10年)
第四輪-職場老鳥(工作經驗>10年)
想看這部分的內容,可透過本連結購買Bess的付費文章喔!
溫馨提醒:如果你已經是從業人員,這篇文章可能就不適合你,因為不是在談這幾個階段的工作能力要到什麼程度或內容。
我自己對FP&A人力市場的觀察
目前FP&A工作經驗<10年的缺在台灣真的是窄域,所以如果順利進來這個領域做到3年以上的資料找工作就變得很容易,很多獵頭和公司的人資會直接找上門。但有另一個現象(以我自己認識的人中的狀況),在很早期就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也不少人轉戰前線部門(業務、營運單位),因為這些人能力很好,可能會希望做更有挑戰的工作或追求更高的薪水,而如果不是在半導體這種吃很深技術知識的產業,FP&A是很有機會轉其他營運單位。所以之前跟讀者交流時,進不來這個領域的人(尤其會計)就是很難找到突破點切進來,已經進來的又發生我在文章提到的外商FP&A會有發展受限的問題,而後來轉戰其他Function,然後整個人力市場就呈現一個滿失衡的狀態,因為走會計路線到可以做經管分析的時候,年紀可能又不小了,很多公司可能會不想要,想要的年輕優秀人才又很難找。
目前我自己所屬的公司與集團在財務部的人力發展計畫是要強化FP&A這個Function,也希望可以帶動台灣公司重視財務FP&A(經管分析)這塊的發展,如果公司只有業務、產品單位在做財務分析,其實角度的東西是會被忽略的,而同時間,財務也應該具備業務與產品基礎知識,才能有效與前端溝通,提供所需的分析,而不是關在會計的小小世界裡不跟外面交流。所以我會鼓勵想跨入FP&A(經管分析)的人,不是去考CMA證照(管理會計師),而是多跟前端的人多互動,才會知道什麼是對Business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