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出公司財務部學習素材的文章了,最近在Youtube晃了晃,看到了這部影片,覺得還不錯,算是把公司財務做了一個基本的介紹。
目前繁體中文可以找得到的公司財務相關的文章還是很稀少,比較多都是針對單一職位去分享,比較沒有整個大架構的介紹。自己經驗跟大部分讀者相比算比較多,如果有空在Youtube, LinkedIn上晃晃,看到好內容會持續跟大家分享,同時也會加上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建議大家先看完影片再看我的評論,看完會比較知道我在討論的是什麼。
原影片名稱:#54 美国公司财务部三把斧|Controller 会计部|FP&A 预算分析部|Treasury 资金管理部
個人評論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用Controller (會計部), FP&A (財務分析部), & Treasury (資金部)這三個大分類來說明財務部的工作算是比較公允的,因為正常的美國公司幾乎都有。
我自己對這3個部門的詮釋
- Controller (會計部):記帳、對外的財務報表(依照財務會計編列)、稅務
- FP&A (財務分析部):分析財務數據並預測(分析管理報表居多)、執行預算編列
- Treasury (資金部):資金調度、外匯避險、融資與籌資
有人可能會問
- 出納算哪個部門? 這個工作都會跟會計搭配,所以一般會在會計部。一個記帳,一個處理錢,盡量要有2個人分別做會計與出納,避免弊端發生。但到真的大公司,出納就可能會在資金部門。
- Investment, M&A在哪個部門呢? 不一定,可能在Treasury (資金部),也可能在FP&A (財務分析部),但當公司非常大的時候,這個Function就會獨立出來請專業人士來做,一般都從投資銀行或券商過來,少用內轉的。
不過台商財務部的架構就比較不是這樣,台灣大部分的公司應該只有Controller (會計部),要能分出上面那三個部分,至少要上市公司以上的規模才比較有機會。
最後,提醒一下這部影片比較特別的地方,這位講者待的是金融機構的財務部,有一些Function是金融機構獨有的,會建議這部份可以先忽略,像是內部資產定價。
金融業的財報在會計上跟一般公司有非常大的差異,因為它的資產是借給別人的錢和投資的標的所組成,負債是存款,跟大家熟知的大部分公司資產由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和機器廠房與設備,負債是由應負帳款、長短期借款所組成的資產負債表樣貌差異極大。
也因如此,金融業的財務部裡面會需要有專門的資本評價單位,來對帳上的金融資產與負債做出價值評定以及內部定價,除了讓財務數字得以公允表達,同時也是讓內部可以判斷營運成本(金融業就是用錢生錢),這是一門窄域的學門,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要把查金融業的團隊獨立出來,因為這個真的很複雜(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IFRS 9-金融工具)。
希望大家都有從影片中學到東西喔! 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Follow喔! 或加我LinkedIn與我分享你的想法喔!